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龙春林教授团队发现黄连属新物种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07-31 】

近日,《光明日报》报道了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龙春林教授团队联合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等单位在高黎贡山南延地段发现的极度濒危黄连属植物新种——南高黎贡黄连(Coptis austrogaoligongensis C. L. Long & Z. Cheng, sp. nov.;图1)。《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人民网、云南网、新重庆、央视新闻等各大媒体也纷纷报道该发现。

图1 南高黎贡黄连形态

2023年3月,我院博士生程卓在龙春林教授指导下,前往高黎贡山地区开展云南黄连资源的调查,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现一种黄连属植物,与之前记录的形态不同。2024年4月龙春林教授课题组成员再次到发现地采集标本,通过开展形态特征比较和分类鉴定、DNA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面的研究,确认该物种为黄连属的新物种。基于其发现地点,即高黎贡山南延地区,该新种被命名为南高黎贡黄连(图2)。

图2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的黄连属系统发育树

黄连属植物是亚洲东部地区重要的药用植物属之一,该属部分物种的干燥根状茎被用作中药黄连,具有清热、祛湿、泻火的功效。在2021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黄连属整属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现代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属植物含有大量的异喹啉型类生物碱,如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木兰花碱和格陵兰黄连碱等,已证明具有多种临床效果,如抗菌、降血糖、降血脂、保护神经等作用。

到目前为止,南高黎贡黄连在大高黎贡山地区仅有一个分布点,符合IUCN 3.1红色名录CR(极度濒危)标准,属于“极度濒危”物种。另外,按照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界定的种群数量少、生境狭窄、受干扰严重、随时面临灭绝危险等标准,南高黎贡黄连属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南高黎贡黄连的发现对研究黄连属植物的保护和利用、亲缘关系和繁育系统等均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发现的分布地点靠近道路,受人类活动、极端天气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的风险较大,亟待保护并深入研究,应当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加强相关研究,提升其保育水平。

以上研究结果以“Coptis austrogaoligongensis (Ranuncul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West Yunnan, China”为题在植物分类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PhytoKeys》上发表,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程卓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龙春林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项目(GBP-2022-01)、云南省科技人才与平台计划项目(202305AF1501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370407、31761143001、31870316)和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项目(2020MDJC03、、2023GJAQ09、2022ZDPY10)的资助。

(供稿:龙春林,审校:王乔、陈坦、张严)